苏州心岭迈德成功完成全国pVAD最长动物试验


2022年6月中旬,我国成功开展了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pVAD)的长期动物试验。目前,本次动物试验在pVAD连续运行10天后顺利取出(设计时间为5天),成功验证了该款pVAD产品在体内长时间运转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本次动物试验的各项试验结果均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心岭迈德pVAD在动物体内运行


这是国内首例公开报道的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pVAD)的长期动物试验,且本次用于动物试验的pVAD产品由国产创新企业心岭迈德自主研发


资料显示,pVAD是指一种能够以微创介入方式置入心室的小型血泵,可实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起到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pVAD产品可应用于心源性休克、高危PCI手术防护、心衰等适应症,有助于提高相关患者的抢救存活率。


本次动物试验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国产原创的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pVAD)距离临床应用又近了一步,还意味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方面又推进了一步。


长期安全运行,

pVAD可靠性、有效性得到验证


据介绍,本次心岭迈德pVAD产品动物试验的适应症是心源性休克,动物试验设计时间为5天,目的是验证该产品在活体体内长时间运转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心岭迈德表示:“在动物试验中,经过培训的动物手术医生仅用5分钟便完成了pVAD从血管通路到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的正确放置,术后动物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正常。之后,pVAD产品在受试动物体内运行了试验设计时间的双倍时长(即:10天),这为观察pVAD在体内的多种数据指标提供了支持,同时也给pVAD提供了足够的设计余量。”


心岭迈德pVAD取出过程


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该款pVAD产品在置入动物体内目标位置后即刻开始工作,每分钟提供4-5升血流,有效降低心脏前负荷;第二,该款pVAD产品在动物体内安全有效地运行了10天,溶血测试结果表现优异;第三,该款pVAD的学习曲线短,经过简单培训即能顺利操作,极大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据介绍,pVAD产品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电机内置路线,一是电机外置路线。本次动物试验使用的pVAD产品,采用的是电机内置的技术路线。


从原理上看,采取电机内置路线的pVAD产品,传动距离更短,振动更小,由此带来的是此类pVAD产品对心肌和心脏瓣膜的损伤更小,流体更稳定,产生的涡流少,对于血细胞的破坏小,溶血和组织损伤风险低,更利于在体内长时间稳定运转。


事实上,国内市场上已有用于心衰等疾病的外科心脏泵。不过,此类产品是针对外科设计,需要开胸放置,创伤较大,且对医生的手术经验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较高。如今,仅有一线城市的顶级三甲医院开展了外科心脏泵的植入手术。


与外科心脏泵相比,pVAD产品是通过经皮穿刺或血管切开的方式放置,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术者学习曲线更短。例如,操作本次试验手术的动物医生在2022年1月经培训后便能够独自开展该手术。本次手术,pVAD的放置仅花费了约5分钟,操作简单、快速。


需要说明的是,pVAD产品之所以有上述优势,是因为其尺寸更小。在尺寸更小的情况下每分钟提供4-5升的血液流量,这对于pVAD产品的转速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其转速达到数万转/分钟。另外,在动物体内连续运行10天,就需要pVAD产品保持数亿次的稳定转动。


数亿、数十亿、数百亿次的稳定运转,对pVAD产品的零部件损耗、电极密封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是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难点之一。


不过,截至目前心岭迈德已成功完成pVAD产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且在本次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动物实验,心岭迈德团队和动物试验中心积累了宝贵的术后维护经验。下一步,心岭迈德将陆续挑战其pVAD产品在活体体内安全、稳定的运转15天、20天、30天。


   临床需求未满足,

患者急需pVAD


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pVAD,针对的均是致死率极高且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解决方案的疾病。除了心源性休克,心岭迈德pVAD的适应症还包括高风险PCI手术和心衰。目前,心岭迈德针对高风险PCI、心源性休克和心衰的pVAD产品均已进入型式检验阶段,预计不久将开启FIM研究。


目前,我国每年的PCI手术量超120万例,其中约30%为高风险PCI,即每年至少有约38万高风险PCI患者。高风险PCI的患者广义上应综合考虑病变复杂程度、血流动力学及解剖学特征以及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同时也应包括不能耐受外科手术、CABG术后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高风险PCI患者通过血运重建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合理选择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是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而pVAD产品可提高患者的主动脉压,增加冠脉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左室负担,改善左室功能,最终确保PCI手术的安全进行。


作为pVAD的另一种适应症,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体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致死率极高。目前,我国心源性休克患者超30万。


在以往,针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术)、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等。但是,药物治疗与机械通气均不是根治的方法;IABP为冠脉提供的血液流量有限,已于近期被欧洲心血管协会ESC降级为III类推荐;ECMO则是使用复杂、手术风险高,且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将其作为心脏泵血辅助设备使用。


如今,pVAD作为一种创伤性小、临床有效的微创介入产品,已被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共识、指南推荐。例如,《中国心源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显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考虑尽快置入机械辅助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考虑置入经皮左心辅助装置。


除此外,pVAD还剑指心衰这个被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的疾病。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心衰患者为890万。


目前,心衰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干预方式,但其风险高、创伤大且医疗成本高。pVAD产品则操作安全简易,不易引发栓塞、出血,有望成为治疗心衰的新武器,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


总的来看,高风险PCI、心源性休克、心衰,均是目前临床上未被解决的疾病或临床上存在诸多痛点的疾病。pVAD的出现,将为这些患者提供一种新选择,将可能成为这些患者的新希望。本次动物试验的成功,则是让这些患者距离希望更近了一点。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